索引号: 330803-030/2022-69748 组配分类: 其他业务信息
发布机构: 区招商投资促进中心 发文日期: 2022-01-28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从“基础吸引”迈向“产业集大成”——解读“十四五”开局之年衢州“经济年报”
时间:2022-01-28 14:25 来源:区招商投资促进中心 浏览次数:
字体:[ ]
分享:

1月24日,衢州市2021年“经济年报”出炉。“十四五”开局之年衢州交出了一份亮眼成绩单:GDP增长高于全省0.2个百分点,增幅(下同)位列全省第3;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6.2%,再次位列全省第1,创下最好历史成绩;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6%,位列全省第2;全市规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228.51亿元,同比增长55.7%,居全省第2;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分别位列全省第1、第2;财政总收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均列全省第2……

开局之年,我市主要经济指标何以实现高位增长、在全省实现争先进位?记者走访多个职能部门,从多个维度进行解读分析。从“基础吸引”迈向“产业集大成”和“高端引领”,是衢州精彩开局的内生动力,也极大地提升了持续走好衢州高质量发展之路的信心。

产业担当,“工业强市”成重要引擎

“规上工业总产值从2020年的1902亿元,到2021年一举突破2000亿元大关,达2494.05亿元。”1月24日,多位业界人士坦言,虽然有受疫情影响、基数较低等因素,但一年增长592亿元,正是我市抓住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天时”“地利”“人和”的东风。

一企成园。目前“华友系”在我市已有6家企业,已投产4家,2021年“华友系”企业营收净增79.4亿元,占全市规上工业企业营收净增总量的11.8%。公司相关负责人认为,这是企业抓住了制造业发展新机遇的结晶。“‘蛋糕’能快速做大,既是我市制造业多年深耕,积累了品牌、管理、人才等优势的结晶,又是创新驱动战略推进,衢州制造的科技水平含量不断提高的成果,也是我市招大引强成效的显现。”

工业强则衢州强、工业兴则百业兴。政府“有形之手”的强力推进,是又一利好。业界认为,这体现了市委市政府的产业担当,以“工业强市”引领发展,在2021年得到了充分体现。

衢州市工业强市专班办公室、市经信局负责人介绍,2021年,我市深入研究、梳理衢州工业发展的短期目标和长期愿景,唱响“工业强市、产业兴市”主旋律,制定出台《关于实施工业强市战略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这一“工业强市”战略的纲领性文件,明确了今后五年全市工业经济发展的目标和发展路径。扎实推进衢州市工业强市十大专项行动,按照“1+10+6”的体系,围绕“135”目标系统化推进。“工业强市”专班实体化运作,并按照“结果+实绩”导向,建立“月推进、季比晒、年考评”工作机制,推动工业发展的氛围进一步浓厚、合力进一步增强。同时,围绕“高端化、特色化、智能化、绿色化”导向,编制工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聚力做强新材料产业,全力做大高端装备、电子信息、新能源、生命健康四大新兴产业,全面提升特种纸、绿色门业家居、新型建材、金属制品四大传统特色产业,构建“1+4+4”现代产业体系。

位于智造新城的一道新能源科技(衢州)有限公司,二期新建5GW单晶高效电池和3GW高效组件项目,目前厂房基础已经建成,进入钢结构安装阶段。另一个总投资6亿元的轻质组件项目即将动工。这家投产仅3年的公司2021年产值一举突破20亿元。快速发展的原因就是企业紧紧围绕碳达峰碳中和“双碳目标”,以“节能减碳、提质增效”为抓手,坚定不移地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发展之路。2021年,公司摘得国家、省、市荣誉共14项,获评第十批国家行业规范企业,产品上榜浙江省工业新产品。

一叶见绿,一斑窥豹。2021年,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517.91亿元,同比增长13.8%;规上工业产值2494.05亿元,增长29.8%。33个行业大类中,30个行业产值实现增长;主导行业中,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产值增长67.1%、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40.1%、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37.2%、造纸和纸制品业增长32.4%、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31.6%、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26.8%。新兴产业增速较快,高技术产业制造业增加值增长30.9%,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长29.8%,新材料产业增加值增长23.0%,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19.4%。

2021年被业内称为“原材料之年”。大宗商品一路走高,有色金属、水泥建材,涨幅最小的也一度过半,有的甚至翻番。我市工业经济承受了原材料价格、人工成本上扬的双重压力,在抗压前行中同样显现出产业的韧劲、潜力。

2021年,全市规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228.51亿元,同比增长55.7%,刷新了近年来的纪录。从产业规模看,龙头高昂,大型企业利润增长75.8%,中型企业增长38.1%,小微型企业增长58.2%。33个工业行业大类中,20个行业利润总额实现正增长。

找准了跑道,衢州工业快速壮大,“工业强市”强力引擎一三产业。来自市统计局的消息:2021年我市一产平稳发展,畜牧业拉动效果显著;三产较快增长,数字经济服务业快速发展;消费市场持续回暖,升级类消费引领增长。

稳中求进,必须做大总量这一“蛋糕”。有了总量,才能实现经济基本盘的稳与进。

放大优势,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

岁末年初,浙江鹏孚隆新材料有限公司正在加速推进高端化项目,综合部经理陈科进相告,周边企业有“华友钴业”正在建设时代锂电产业园,“中天氟硅”加快扩大产能,都是影响产业的好消息。从企业自身来说,通过政企院校共同努力,企业的明天会更好、产业链的延伸会更宽广。

鹏孚隆公司总部位于金华,2010年落户衢州,2021年上榜浙江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是全市50家之一。210余人的企业年产值突破3亿元,受益于产业链延伸补强,新项目“高性能特种工程塑料聚醚醚酮的国产化及应用示范项目”,是省科技厅立项的2021年浙江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此前,公司“新型医用级聚芳醚酮材料开发及PEEK量产化研究项目”,在衢州市政府和浙江大学、邵逸夫医院等高校院所的支持下,上榜科技部立项名单,去年项目通过中期检查,即将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距离鹏孚隆公司不远处,总投资479亿元的浙江时代锂电产业园项目快速推进,工业强市专班负责人介绍,2021年我市举全局之力抓好这个“链主”项目全周期服务,争取到浙江省产业基金的支持,建立华友与巨化间的产业配套协调机制,解决烧碱等要素的保供难题,为项目顺利推进提供有力支撑。

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背景下,制造业竞争更趋白热化,良好的产业集成式配套带动投资。从全市来看,2021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6.2%。其中,生态环保城市更新和水利设施投资、高新技术产业投资、交通投资分别增长23.7%、22.4%、5.4%。制造业投资增长16.3%。业内人士介绍,呈现国有投资担当主力,制造业投资大幅回升,社会领域投资不断加大,新兴领域投资增势良好,大项目投资带动作用明显等特点。

置身“十四五”开局之年,我市经济主体明显感受到了产业集群带来的有利因素。2021年,全市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同比上涨14.7%,较上半年、前三季度分别回升4.8、3.3个百分点;购进价格上涨23.7%,较上半年、前三季度分别回升5.6、2.4个百分点。数据稍嫌枯燥,背后却是蕴藏着利好。业内人士分析认为,我市产品大多为中间产品,虽然利润率不及消费品高,但价格较为稳定。

“亮丽经济年报的背后离不开制造业艰辛付出,2021年影响实体经济因素增多,成绩来之不易。市委市政府对营商环境的持续改善,服务制造业的精准施策提升了信心!”联能电气负责人的一番话传递了业界心声。

城市赋能,加速迈向高端引领

记者将“2021年衢州经济年报”晒在微信朋友圈后,引来一片点赞。“工业强市系列举措初见成效。”“产业布局,抓产业链,补链强链见成效。”“后发优势开始显现。”

“离开单位近十年了,看了以上成绩挺高兴的。我感觉到,除了基数较低,衢州已有一定的工业基础和城市框架的拉开是主要原因。”网友们更关注的是衢州产业发展如何更上层楼。“这需要‘高端引领’(区别于东莞模式),仅仅靠‘基础吸引’进步可能会慢,要做‘产业集大成者’,要有相关产业发展战略的顶层设计,再加上城市功能适配。”

有着同样感受的还有一大批“新衢州人”。2020年4月来衢的电子科技大学长三角研究院(衢州)执行院长胡进峰感叹:“衢州是个美丽且幸福的城市,我们在这里毫无违和感。衢州有美景、美食,更有务实和热情、激情和魄力、真诚和高效的各级领导干部,在这里工作生活幸福感满满。”

幸福感体现在数据中。2021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4577元,同比增长10.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266元,增长11.3%。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值1.86,比上年同期缩小0.02。

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39.17亿元,同比增长11.6%。2021年,全市网络零售总额504.0亿元,同比增长29.6%;居民网络消费245.9亿元,增长6.2%。

企业旺、产业兴、群众安居乐业,离不开政府“有为”。来自市营商办的统计,2021年开展营商环境“清障”行动以来,我市坚持刀刃向内,汇集部门自查、企业走访、投诉热线等多渠道形成问题清单、整改清单和典型案例,重点扫除政策兑现、经济秩序、执法监管、政务服务、服务企业机制、队伍作风等六个方面的顽瘴痼疾,累计处分干部34人,其中开除辞退3人、调岗免职5人、警告记过5人、谈话批评21人……

回眸2021年,稳步恢复、稳中加固、稳中向好、高位增长、争先进位,衢州在实现“十四五”高质量发展的良好开局中,也为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产业基础和跨越式高质量发展的信心。随着“工业强市、产业兴市”的深入人心,城市能级的持续提升,“两勤”“两专”兼备、“拉满弓、绷满弦”实干争先,新的一年,我市打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攻坚战,前景可期!(来源:衢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