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330803-046/2023-73540 | 组配分类: | 政府预决算 |
---|---|---|---|
发布机构: | 区财政局 | 发文日期: | 2023-02-07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公开范围: | 面向全社会 |
2023年1月17日在衢州市衢江区
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衢江区财政局
各位代表:
受区人民政府委托,现将2022年政府预算执行情况及2023年政府预算草案提请各位代表审议,并请区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22年政府预算执行情况
2022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指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重要指示,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奋力推进“两个先行”,加快打造“重要窗口”,全面实施“四省边际中心城市”和“五城”建设,做好生财、聚财、用财各项工作,推动积极的财政政策提升效能,助力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经过全区上下共同努力,政府预算执行情况总体良好,有力促进了全区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一)一般公共预算执行情况
2022年,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47600万元(税收收入113289万元,增长7.8%;非税收入34311万元,增长21.39%),完成年度预算的98.82%,增长10.68%;加上转移性收入646024万元(其中:中央、省税收返还收入5489万元,省市转移支付收入308500万元,债务转贷收入62000万元,使用结转资金25198万元,从政府性基金调入226057万元,从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调入1780万元,从其他资金调入17000万元),收入合计793624万元。
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670439万元,完成年度预算的94.45%,下降2.95%;加上转移性支出123185万元(其中:上解省支出59799万元,援助其他地区支出820万元,债务还本支出2283万元,结转下年支出60283万元),支出合计793624万元。收支相抵,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平衡。
重点支出执行情况:农林水支出9.23亿元,下降3.19%;教育支出9.8亿元,下降4.79%;科学技术支出0.96亿元,下降33.76%;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0.92亿元,下降22.88%;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9.59亿元,增长7.23%;卫生健康支出6.71亿元,下降10.76%。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2022年,全区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529849万元,完成年度预算的93.29%,下降9.56%;加上转移性收入343769万元(其中:省市转移支付收入7656万元,债务转贷收入317000万元,使用结转资金19113万元),收入合计873618万元。全区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576441万元,完成年度预算的88.57%,增长20.61%;加上转移性支出297177万元(其中:调出资金226057万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务还本支出27962万元,结转下年43158万元),支出合计873618万元。收支相抵,全区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平衡。
(三)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执行情况
2022年,全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5933万元,完成年度预算的102.45%,增长34.26%;加上转移性收入20万元(其中:省市转移支付收入8万元,上年结转资金12万元),收入合计5953万元。全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1100万元,完成年度预算的27.01%,下降64.52%;加上转移性支出4853万元(其中:调出资金1780万元,结转下年支出3073万元),支出合计5953万元。收支相抵,全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支平衡。
(四)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2022年,全区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82475万元,完成年度预算的98.69%,增长12.86%。全区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71513万元,完成年度预算的100.04%,增长20.69%。收支相抵,全区社保基金预算收支结余10962万元。
(五)经批准举借债务的规模、结构、使用、偿还情况
2022年,由省财政厅下达并经区人大常委会审议批准的政府债务限额为1177700万元,比上年新增343900万元。在批准的限额内,省政府下达地方政府新增债券355000万元,其中:城乡社区及基础设施建设134500万元,占38%;农林水82500万元,占23%;教育、医疗等社会事业66000万元,占18%;交通运输37000万元,占11%;保障性住房35000万元,占10%。2022年末,地方政府债务余额1177253万元,其中:一般债务333113万元,占28%;专项债务844140万元,占72%。2022年全区财政共安排还本支出30926万元,用于偿还存量政府债务。
(六)落实区人大决议有关情况
1.认真落实区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有关决议
按照区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有关决议,以及区人大财经委审查意见,认真履行财政职能,打好助推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稳进提质组合拳。
(1)坚持稳中求进,牢牢稳住财政基本盘
一是开源挖潜稳抓收入。2022年面临政策性减收、疫情性减收、经济性减收“三叠加”和防疫性增支、政策性增支和保障性增支“三碰头”,财政部门迎难而上、开源挖潜弥补减收,实现各项收入指标正增长,财政总收入21.24亿元,增长10.4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4.76亿元,增长10.68%。二是积极主动向上争取。吃透政策、谋划项目、主动对接、多措并举向上争取资金,着力破解项目资金保障难题。2022年争取债券资金37.9亿元,创历史新高,总量位列六个县市区第一。三是压减支出过“紧日子”。坚决压减一般性支出,大力精简会议、差旅、培训、调研、论坛、庆典等公务活动,全区共压减一般性支出0.9亿元,优先用于三保支出;严格控制项目支出预算追加,统筹资金、集中财力保障重点支出。
(2)服务市场主体,打好稳进提质组合拳
一是落实减税降费。按照财税政策 “能出尽出”、“早出快出”的原则落实国家和省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大力实施小微企业 “六税两费”减免、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小规模纳税人阶段性免征增值税等。全区实现增值税留抵退税4.24亿元,惠及企业779户,切实减轻企业负担。二是加大助企纾困。全力助企纾困涵养税源,优化涉企补助金兑付机制,及时兑现惠企政策2.34亿元;降低企业担保费率,区信用担保公司12月底在保业务规模3.16亿元,增长163%;三是拉动投资消费。发放政府消费券4301.6万元,拉动区内居民消费1.44亿元,汽车消费8.86亿元。四是做实涉企服务。财政、市场监管、税务等多部门联动,通过“店小二”式服务,帮助协调解决企业融资难、用工难等具体问题,打造优质营商环境。
(3)做好社会保障,确保民生事业不停步
一是全力保障疫情防控。完善疫情防控财政保障政策,将必要防疫支出纳入“三保” 范围,大幅增加资金投入,确保不因资金问题影响防疫工作。面对“3.13”重大疫情和“11.16”突发疫情,拨付疫情防控应急资金1.67亿元,专项用于核酸检测、医用设备和防控物资采购、隔离点保障、转运隔离等支出。市二院日检测能力5万管核酸检测基地建成投用,新建1000张床位的方舱医院,筑牢疫情防线。二是教育质量持续提升。拨付教育经费9.8亿元,全力保障教育事业发展。新建5所公办幼儿园,积极推动12所幼儿园申报省等级园评估,改造提升12所乡镇中小学。安排免教科书经费、扶困助学等经费3603.8万元,惠及全区31所义务教育学校共29964名学生。三是健康衢江稳步推进。拨付卫生健康经费6.71亿元,提升医疗卫生水平和服务能力。全力支持心血管、智能骨科两个国家级诊疗示范中心建设;拨付2.3亿元推进二院三期、妇保院一期、高家分院、妇幼产业园等项目,支持衢州二院创成三乙医院;拨付1200万元推进“行走的医院”项目,基层群众看病更优质便捷。四是民生兜底扎实有力。拨付2.38亿元用于最低生活保障、城乡医疗救助、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等。实施“三免三惠”健康体检惠及81013人;残疾人“两项补贴”惠及10785人;“两癌”免费筛查惠及7593人;“惠衢保”困难群众资助参保惠及17621人 。
(4)强化财政管理,守住风险底线不动摇
一是率先完成隐性债务化解。4月份我区率先完成隐性债务五年化债任务,成为全省第6个、全市第1个隐性债务清零的区县;二是兜牢“三保”底线。加强每月财政收支管理,开展支出事项必要性、合理性审核,牢牢把控支出节奏,防范收支倒挂,确保财政平稳运行。三是加强基层财政管理。联合审计、纪检监察等部门定期对乡镇财政管理、资金安全等方面进行监督检查,推进基层财政数字化建设,实现管理更加规范高效。
2.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
在区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上,人大代表提出财政工作相关的议案建议4件。区财政部门严格落实办理责任,认真开展调查研究,积极主动与代表沟通,解决代表们提出的涉及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经济发展等问题,按时办理完毕,满意率达 100%。
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在财政管理过程中还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一是财政经济形势依然严峻,税收体量小增速缓、土地出让及折抵指标收入不确定性加大,叠加防疫性增支、政策性增支等因素,财政收支矛盾突出;二是财政资金绩效管理力度较弱,资源配置效率有待提升;三是财会监督不够有力,尚未实现规范化和系统化的长效机制,信息资源整合程度不高、监督力度不足,威慑力有待进一步加强。对此,我们将认真研究,积极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2023年政府预算草案
(一)2023年财政经济形势
2023年,贸易逆流、经济下行等不稳定因素依然存在,稳经济、稳增长等任务依然艰巨。从收入端看,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财政收入可持续增长面临不确定性。从支出端看,推动经济稳进提质、办好民生实事等各领域对财政资金需求较大,财政运行仍将处于紧平衡状态。但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各项政策效果持续显现,2023年经济运行有望总体回升,我们既要正视困难,又要坚定信心,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建立可持续的财政保障机制,优化支出重点和结构,提升财政资金效益和政策效能,切实保障区委、区政府决策部署落地落实。
(二)2023年政府预算编制的指导思想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也是“八八战略”实施20周年。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区第十四次党代会和十四届二次全会决策部署,紧扣“两个先行”、“四省边际中心城市”、“五城”建设目标,统筹推进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优环境、防风险,为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衢江实践扛起财政使命担当。
(三)2023年一般公共预算草案
1.收入预算
2023年,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期160146万元,比上年执行数增长8.5%,加上预计转移性收入670588万元(其中:预期中央、省税收返还收入5489万元,省市转移支付收入254511万元,使用结转资金60283万元,从政府性基金调入226921万元,债务转贷收入32000万元,从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调入1524万元,从其他资金调入89860万元)。收入合计830734万元。
2.支出预算
拟安排2023年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01544万元,比上年执行数增长4.64%,加上预计转移性支出129190万元(其中:上解省支出65000万元,援助其他地区820万元,债务还本支出32000万元,结转下年支出31370万元),支出合计830734万元。收支相抵,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平衡。
重点支出预算安排情况。拟安排:农林水支出8.88亿元;教育支出10.42亿元;科学技术支出1.11亿元;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1.18亿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0.54亿元;卫生健康支出7.56亿元。
(四)2023年政府性基金预算草案
1.收入预算
2023年,全区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预期615043万元,比上年执行数增长16.08%,加上预计转移性收入76136万元(其中:省市转移支付收入2978万元,使用结转资金43158万元,债务转贷收入30000万元),收入合计691179万元。
2.支出预算
拟安排2023年全区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418637万元,比上年执行数下降27.38%,加上预计转移性支出272542万元(其中:调出资金226921万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务还本支出35000万元,结转下年支出10621万元),支出合计691179万元。
收支相抵,全区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平衡。
(五)2023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草案
1.收入预算
2023年,全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预期5079万元,下降14.39%。其中:利润收入2579万元,其他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2500万元。加上预计转移性收入3081万元(其中:省市转移支付收入8万元,使用结转资金3073万元),收入合计8160万元。
2.支出预算
拟安排2023年全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6636万元(其中: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补助支出13万元,国有企业资本金注入6623万元)。加上转移性支出1524万元(其中:调出资金1524万元),支出合计8160万元。
收支相抵,全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支平衡。
(六)2023年社会保险基金预算草案
1.收入预算
2023年,全区社会保险基金收入预期80448万元,下降2.46%,其中:保险费收入35713万元,下降5.93%;财政补贴收入42503万元,增长3.03 %;利息收入523万元,下降5.08%;转移收入607万元,下降63.19%;其他社会保险收入1102万元,增长100%。
2.支出预算
拟安排2023年全区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74883万元,增长4.71%,其中:社会保险待遇支出71605万元,增长7.82%;转移支出1006万元,增长5.23%;其他社会保险支出2048万元,下降48.02%;转移性支出224万元,增长8.74%。
3.社会保险基金结余
2023年,全区社会保险基金本年结余预期5565万元(其中:机关事业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赤字3799万元,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结余10401万元,工伤保险基金结余128万元,失业保险基金赤字1165万元)。根据《社会保险基金财务制度》规定:基金当年入不敷出时,可动用历年滚存结余弥补。2023年机关事业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失业保险基金赤字将动用历年滚存结余弥补。
(七)2023年地方政府债务
2023年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待省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并经省财政厅下达后,依法编制调整预算(草案)并提交区人大常委会审议批准。2023年地方政府债务限额暂按2022年债务限额为1177700万元。本年度待债券资金下达后按照规定用途使用。根据地方政府债务到期情况,安排还本支出67800万元。
(八)转移支付情况说明(分地区、分项目)
2023年,我区无转移支付分地区、分项目安排情况。
三、2023年财政重点工作
认真贯彻区委区政府各项决策部署,全面落实区人大有关决议,牢固树立财为政服务的理念,全力以赴开好局、谋新篇。
(一)统筹抓好“组织收入”和“质量提升”
1.全力做好土地文章。把握当前省内各地对耕地、建设用地指标需求大,指标入库政策等机遇窗口,重点研究、加快存量指标入库以及国土三调指标成果应用,加大全区面上土地整合和指标验收入库,深挖土地收入支撑重点项目建设。
2.合力引育涵养税源。坚持区乡一体引育税源、涵养税源、
稳定税源,做强廿里功能区等乡镇产业平台,加大乡镇招商引资、项目服务力度,为全区税收收入多做贡献。聚焦“一县一策”多式联运主导型现代商贸物流业,加快完善基础配套和产业政策,大力发展仓储物流、平台商贸、电商等产业,尽快形成主导产业优质税源。
(二)统筹抓好“共同富裕”和“兜底保障”
1.持续推进共同富裕。对照共同富裕各类指标体系,持续完善财税支持政策,继续推进教育改革,深化医共体建设,完善以家庭为单位的共富帮扶举措。加快推进现代社区、未来乡村等建设,逐步提高土地出让收入比例用于支持乡村振兴,助推经济发展和民生共富。
2.健全社会保障、救助体系。持续加大创业就业扶持力度,提升创业担保贷款质量,大力开发公益性岗位,盘活创业就业资源;聚焦服务“一老一小”,完善普惠性养老、育儿服务政策体系;规范企业用工和农民工工资支付,坚决杜绝欠薪行为,切实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财政补助标准从97元/人·年提高至102元/人·年,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三)统筹抓好“资金筹措”和“风险防控”
1.拓宽资金来源渠道。重点思考“钱从哪里来”,“办多少事筹多少钱”。一方面坚持腿勤脑勤,积极向上争取支持。全区各部门要步调一致、齐心协力争取各条线上一切可争取的资金,做大债券资金、上级转移支付收入盘子。另一方面加强财资联动,撬动金融社会资本投入。强化财政国资一盘棋,积极推进重大平台、重点项目市场化融资,发挥国有企业经济发展主力军作用,缓解财政支出压力。
2.积极防范化解风险。注重促发展和防风险两手抓,合法合规做好上级资金使用管理、国企发债、市场融资等工作。着力防控债务风险,坚决遏制新增隐性债务,严格落实债券“借、用、管、还”全生命周期管控,用好用足债券资金。持续防控“三保”风险,持续关注财政收支平衡状况以及“三保”运行可能存在的潜在风险,财政资金优先用于“三保”支出。
(四)统筹抓好“机制完善”和“绩效提升”
1.深化机制改革。完善集中财力办大事和“五大专项”财政政策体系,坚持“全区一盘棋”,强化区级财政统筹拼盘力度,探索构建体系化、集成化的财政专项资金分配、使用制度体系,切实提高资金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益。
2.突出绩效导向。继续推进“小切口、大绩效”管理改革,推动建立部门预算整体绩效指标体系,促进部门整体绩效目标和党委政府行政绩效目标深度融合。强化绩效评价结果应用,进一步提高预算绩效和执行效果。完善财政“大监督体系”,内外部监督相结合,提升财会监督效能。
各位代表,2023年我们将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指导下,严格按照区十六届人大二次会议的决议和要求,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踔厉奋发、砥砺前行,努力在谱写“五城”建设新篇章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衢江实践新征程中交出财政高分报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