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330803-015/2023-70724 组配分类: 政协提案
发布机构: 区教育局 发文日期: 2023-02-07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衢州市衢江区教育局关于区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提案第046号提案答复的函
时间:2023-02-07 17:02 来源:区教育局 浏览次数:
字体:[ ]
分享:


郑群英委员:

您在区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期间提出、由区政府办公室和区政协提案委交办的《关于加快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建议》提案收悉,现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近年来,衢江区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根据浙江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加快推进我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通知》(浙政教督办20195)以及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不断增加优质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公平和谐,加快推进区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主要做法有:

一、突出“重点”,着力优化资源配置

(一)统筹城乡教育资源

修订完善衢江区教育事业提质增效三年行动方案。优化城区及重点乡镇教育资源配置,促进学校建设与规划的高度融合。做好育才小学分流工作,推进超规模学校化解工作,破解城乡、校际间义务教育不均衡问题。启动廿里二小新建、启智学校迁建、实验中学搬迁等项目,谋划衢江一小、实验小学改扩建,城区九年一贯制学校新建工程。统筹实施推进一批学校建设项目落地。

(二)提升学校资源的配置

继续推进乡镇中小学改扩建工程,改善薄弱学校办学条件,重点改善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生均体育运动场馆面积达标、食堂满足全校师生同时或错时就餐并符合现代化要求。启动对音乐、美术等专用教室不达标学校的整改和建设的专门项目,以确保达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的创建标准。

(三)统一城乡装备标准,推进教育装备现代化

把教育信息化作为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战略举措,依托省教育公共资源平台,构建“互联网+义务教育”,推进智慧校园建设,主要教学场所实现无线网络全覆盖。全面推广省、市、区级数字化应用和项目,深化校膳云链、智慧平安校车应用,开发智慧校园健康服务系统,着力提高数字化应用影响力和服务能力。到2024年,着力开发创建一批突出校园智治目标的应用,提升教育治理智慧化整体水平。依托之江汇教育广场资源,整合学校资源,构建教育云服务平台,开展技术培训,提高教师信息素养,积极探索推广以教材多媒体化、资源网络化、教学个性化、学习自主化、活动协作化为特征的新型学习空间。学校符合智慧校园建设要求,有拓展性课程教室,教师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

二、突破“难点”,着力优化师资队伍

(一)优化城乡教师队伍结构

建立城乡义务教育学校教职工编制统筹配置机制和跨区域调整机制,实行教职工编制城乡、区域统筹和动态管理,盘活编制存量,提高使用效益。将乡镇、农村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统一到城市标准,逐年补充体艺等紧缺学科教师,解决教师结构性缺编问题。

(二)完善教师队伍管理机制

完善城乡教师交流机制,全面推进教师“县管校聘”改革,健全骨干教师向农村学校流动机制,每年全区交流比例不低于符合条件总数的10%,其中骨干教师不低于交流轮岗教师总数的20%以上。依托育才集团教育资源,打造优质教师培训基地,每年选派50名优秀教师赴名校培训学习。完善教师培训经费保障机制,确保教师培训经费足额投入。保证每百名学生拥有区级以上骨干教师数:小学、初中均达到1人以上;每百名学生拥有体育、艺术(美术、音乐)专任教师数:小学、初中均达到0.9人以上。      

(三)深化名优教师培养机制

实施名校长工程,计划培养市名师名校长15人。进一步完善校长聘任办法,落实校长任期制、竞聘上岗制和任期目标责任制。注重人才引育,构建高层次人才引进机制,建成市级名师工作室9个。启动教育人才招聘计划,到2024年,力争招引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5人,每年引进研究生等高学历人才。开展名优教师评选表彰,每年组织评选区教学领雁、优秀教师等各类教师荣誉,提升区名校长、名师、学科带头人、教坛新秀、优秀班主任的数量与质量。实施“青蓝工程”等5大工程,试行新教师城区学校代培制度,利用省特级教师等专家资源和“山海协作”平台,通过岗位练兵、课堂实践、名师带教、名校挂职等方式,加快新教师成长和骨干教师培养。

三、找准“痛点”,着力提高教学质量

(一)深化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五育并举。坚持立德树人为中心,充分挖掘衢江地方资源与软文化,建设具有衢江特色的地方德育课程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努力形成体现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所有学校德育工作,校园文化建设水平达到良好以上。

(二)深入实施素质教育

深入贯彻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积极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立德树人的要求,采取有效措施促进中小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按照有关规定开设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积极开发和实施学校课程,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培养奋斗精神和创新能力。

(三)深化推广课程改革

化课程改革、课堂教学改革和作业改革,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实施“初中崛起”工程,完善小学生校内课后服务机制。每年安排课改专项经费,注重培养学生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使义务教育更符合教育规律、人才成长规律。狠抓教学质量检测,确保全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质量逐年提升,各个学段在全市质量检测中力争上游。

(四)切实规范办学行为

坚持依法治教、依法治校,抓好学校章程建设,实施精细化管理,健全和完善学校规章制度,使学校管理进一步制度化、规范化、精细化。推进“双减”工作,认真落实省、市各项义务教育教师、学生“双减”规定。实行义务教育学生免试、就近入学制度,全面推行“阳光招生”,实现“零择校”目标,全区公办中小学就近划片入学比例达100%。

(五)扎实推进体艺教育

以校园足球为切入点,推动“三大球一小球”项目发展,争取全国足球、篮球特色学校数量再有新增长。对全区各中小学校开展《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抽测和数据上报工作,确保学生每天锻炼1小时,学生体质健康合格率达到98.75%及以上。全面加强学校精品艺术社团建设,促进艺术教育成果向纵深发展。进一步推进宫校结合,将少年宫优势资源辐射到学校课堂,促进美育教育全面提升。

感谢对衢江经济社会发展的关心。希望继续建言献策,促进衢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衢州市衢江区教育局        

2022 7 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