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信息公开目录 > 建议提案 > 人大代表建议
衢州市衢江区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关于区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第86号议案答复的函
发布日期:2023-02-09 16:29 信息来源:区文广旅体局 浏览次数:

吴建平代表:

你在区第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期间提出、由区人大常委会代表工委和区政府办公室交办的第86号议案《关于注重发掘、保护、发展乡村文化的议案》已收悉。现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在乡村振兴战略得到全面实施的背景下,乡村文化建设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内容,得到了诸多力量的支持。目前,我区的乡村文化建设已经逐渐开展起来。

在乡村建设方向上,应深入挖掘生成于在数千年农耕文明上的乡村传统文化,对我区的建筑、民俗、饮食、服饰、历史传承等各个方面的传统文化元素进行深入挖掘,并已经融入到当地的旅游资源开发之中。

一、全面普查我区的文化基因

2020年,衢江区贯彻落实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关于开展“文化基因解码工程”的部署,立足文化积淀,汇聚地方才俊,积极推进“文化基因解码工程”。通过全面调研、挖掘、记录,共梳理了文化元素153个,涉及3个主类、20个亚类、50个基本类型,覆盖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各个类型,基本描绘出衢江地区的文化脉络和精神谱系。其中重点的文化基因改革先锋谢高华、盈川古县衙、西周土墩墓三项获得省级重点文化基因,西周姑蔑文化还作为浙江省文化标识培养项目之一。

二、开发利用部分乡村文化

乡村文化被全面普查后,就要进行转化利用。例如:高家镇的盈川,这里人杰地灵。杨炯作为这里的历史人物,早已焕发出文化的底蕴。2019年,盈川清廉馆建造完成,这里作为廉政教育基地和文化空间,累计吸引游客参观达10万余人次。在盈川,“杨炯出巡”及相关信俗已经延续传承千余年,在世代的传承中,百姓们对于杨炯的认知有着自己的判断标准,逐渐生成了属于民间的独特文化形态,因此,具有较高的地方信俗历史文化价值。“杨炯出巡”祭祀仪式外、农历四月廿二(首任盈川县令之日)、七月初九(杨炯忌日)和八月廿(封为“城隍”之日)等节日具有传承与弘扬地方文化的经济价值,盈川,曾经是一个古县衙,这里靠近江边,优美的风景加上浓厚的人文底蕴,2021年整村进行了包装设计,修建出古风一条街,2022年5月,由瑞云文化公司承包,村里发展民宿群。盈川村,杨炯文化很好的整合,更好的推进我区文旅深度融合。

三、完善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在振兴乡村文化建设同时我们还文化服务方面入手,根据农民的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对文化服务的形式、内容、渠道展开创新拓展,从而将更加完善的文化服务体系构建起来。在文化服务形式上,以充分尊重农民兴趣爱好为前提,通过“文化下乡”、基础设施建设等方式,为农民提供节日文艺汇演、曲艺与歌曲学习、书籍文献阅读等形式的文化服务。在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过程中,深入贯彻“穷财政,富民生”、“小城市,大文化”等文化民生理念,对乡村地区文化服务的载体展开创新,将流动图书馆、流动文化馆、流动博物馆等形式的“流动文化加油站”建立起来,送书送戏下乡等文化服务,不仅使乡村文化服务的形式变得更加多样化,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乡村文化服务的资金问题。在文化服务内容上,建立文化服务反馈机制,根据农民意见与建议,对图书室书籍、节日文艺汇演中节目等进行更新与改进,使其能够更符合农民的实际需求,同时还可以根据地方乡村文化特色,进行文化服务的自主创新,使乡村文化服务能够更具特色,对农民产生更大的吸引力。

四、重视乡村人才队伍建设

在人才培养方面,依托每年的文化能人和文化示范户评选,为乡村业余文化爱好者提供各种形式的学习资源。并通过线上线下等形式对其展开培训,使业余文化爱好者能够在实现文化素养提升的同时,有效参与到乡村文化建设中来,为文化活动组织、文化知识宣传等工作提供支持。而在人才引进方面,则需要面向文化产业规划、企业管理、特色文化产品设计开发、乡村传统文化创新等专业性较强的乡村文化建设领域,通过高薪酬待遇来吸引高素质的专业文化人才前来就职,并为其解决生活方面的问题,使乡村文化建设能够得到优秀专业人才的指导与支持。

感谢你对衢江经济社会发展的关心。希望你们继续建言献策,促进衢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衢州市衢江区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

2022年7月25日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