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路委员:
您在区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期间提出、由区政府办公室和区政协提案委交办的第36号提案《讲好衢江故事推进文旅深度融合》已收悉。现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首先,感谢您对衢江文旅体事业的关心和支持。
衢江是一座有着历史底蕴和人文积淀的古老城市,衢江区文旅资源丰富,境内现有开发潜力的一级以上旅游资源单体186个,其中优良级32个。文化旅游发展态势强劲,产业规模逐年壮大。
目前存在的不足:一是资源特色不鲜明,整合力度不够,没有形成差异化优势。区内资源分布不均,以文保单位为例,全区45处文保单位,云溪乡、全旺镇有6处,湖南镇有5处,其他乡镇都不足5处,难以进行系统化开发。二是品牌建设有待加强,对区域特色文旅品牌提炼力度不够,康养衢江的影响力和慢城常山、围棋之乡柯城相比还有差距,产业发展缺乏核心竞争力。三是规划滞后,文旅、城建、乡镇等在编制规划时,各自为阵,规划与规划之间存在不协调、重复规划、过度规划等问题。四是文化旅游企业数量少,规模较小,载体不足严重制约了文旅融合的进一步发展。
下一步,区文广旅体局及相关职能部门将结合您提出的建议意见,认真研究相应措施,讲好衢江故事推进文旅深度融合。
一、善梳理深挖掘,盘活文旅融合的基本家底
全面盘清全区文旅资源家底,梳理各类文旅资源并建成衢江资源库。2020年,衢江区贯彻落实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关于开展“文化基因解码工程”的部署,立足文化积淀,汇聚地方才俊,积极推进“文化基因解码工程”。通过全面调研、挖掘、记录,共梳理了文化元素153个,覆盖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各个类型,这些“衢江故事”基本描绘出衢江地区的文化脉络和精神谱系。
延伸文旅融合链条,将衢江着力打造的铜山源休闲旅游度假区、西周姑蔑古国遗址公园等精品景区进行文化“移植”和“嫁接”,让文化元素与景区景观完美结合。同时,将文化元素融入旅游商品的开发中,生产“有礼”系列文化产品。
二、抓龙头树品牌,扩大文旅融合的双赢效应
一是扶持大龙头。精心打造南孔圣地、针灸康养、姑篾文化等3张衢江文化名片,积极策划具有特色节庆活动,实现以文化提升旅游,以旅游传播文化,打造全区文旅品牌大龙头。衢江区在国家、省、市文物部门的支持下,坚定文化自觉,强化历史使命,持续擦亮西周姑蔑文化“金名片”,西周土墩墓群先后两次被评为浙江考古十大重要发现。深入推进姑蔑古国考古遗址公园建设,以打造浙西乃至浙江的文化地标为目标,邀请浙江省古建筑设计研究院、中规院等院所编制遗址公园及周边三岛概念规划,目前已完成博物馆、展示馆设计等工作。二是发展小龙头。自2021年6月入选浙江省旅游业“微改造、精提升”试点县(市、区)以来,按照“引领品质生活、引领全域美丽、引领旅游消费、引领文旅融合”的思路,找准影响游客获得感、体验感和安全感的核心问题,坚持“四两拨千斤”巧劲,高标准、高质量、高起点编制《衢江区“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衢江区全域旅游发展规划》等多个规划,规划形成“一体两翼三圈”的全域旅游发展格局,以“微改造、精提升”为抓手,把全区作为一个景区来打造,把乡镇作为一个景点来构图,把村庄作为一个小品来设计,打造有门无票、有区无界、有景无障的康养大花园。三是培育新龙头。深挖衢江乡愁文化,打造一批衢江特色的乡愁博物馆,形成衢江新特色。2019年,高家盈川清廉馆建造完成,这里作为廉政教育基地和文化空间,累计吸引游客参观达10万余人次。
三、高站位远谋划,增强文旅融合的导向作用
围绕“1258”战略体系和“一体两翼三圈”的旅游格局,加快推进尺方间文化创意园、“衢州有礼”诗画风光带、六春湖景区、巨龙谷民宿综合体等文旅标志性项目建设。聚焦聚力抓好项目招引,梦回唐朝国风溯唐康养度假区、衢州龙之梦六春湖乐园、华东仙霞岭野生动物园衢州银泰城等大型文旅项目签约落地,新招引浙江亿佳国际旅行社、浙江千渡国际旅行社2家旅行社;积极对接中国帆船帆板运动协会、中信正业、杭州水秀集团、联众集团、腾云旅游管理有限公司等重要平台,推动水上运动中心、城市生活馆、电竞产业园、盈川古村落整村运营、高家露营基地等文旅项目落地开花。
四、加快地现代文化旅游体系建设
(一)充分发挥图书馆、文化馆、文化站、南孔书屋等场所的公共文化服务功能,支持图书馆、文化馆等融入文化旅游线路。全区22个乡镇(街道、办事处)建有标准的综合文化站,三星级以上文化礼堂有113个。2022年开始,省政府又开展了“浙文惠享”民生实事项目创建,目前共建成了134个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1家文化驿站,1家乡村博物馆,13家南孔书屋,3个旅游驿站。如莲花铺里的南孔书屋位于莲花未来社区,利用老的猪舍改建,2021年度被评为全国最美公共文化空间已成为莲花铺里旅游网红打卡点。利用闲置老粮站,打造粮居·晴耕雨读研学基地,植入盒子空间、摩道驿站、南孔书屋、田园盒子等配套业态,打造乡村旅游2.0版。
(二)鼓励文化艺术团队与重点旅游目的地合作,打造具有文化特色,高艺术水准的文化演艺产品,每个3A级及以上景区至少推出一个常态化的旅游节目,鼓励积极吸纳艺术表演人才参与景区经营。创作的《问天》《情系铜山源》《乌溪江畔我的家》《云中杜鹃》《爱在浙里·梦在浙里》等多部文艺作品,以姑蔑文化为灵感创作歌曲《问古》入围省第二届流行音乐大赛决赛,以民宿促共富为题材的婺剧小戏《云中杜鹃》即将登上浙江省第十一届群众戏剧小戏舞台。
(三)鼓励支持建设景区非遗宣传、展示场所,鼓励传承人入驻景区开展非遗活动表演。在重点旅游路线上,布置一批代表明显,特色性强的非遗基地和传统民俗活动场所,让游客亲身体验。如杜泽老街的谢继糕饼非遗馆,累计接待研学学生计1万余人次。
(四)鼓励文化创意企业和非遗传承人结合文化元素,发展旅游商品,支持建设富有文化内涵的特色文化建筑、特色城镇,加大对文化旅游创意商品、老字号商品、特色纪念品、手工艺品开发支持力度。邀请故宫博物院等多家团队设计了“人脸玉饰”形象标识,并与本地知名陶艺大师合作,完成了姑蔑青瓷挂件、莹白瓷茶具设计。
(五)与浙江旅游职业技术学院签订合作协议,引进专家指导,大力培养文旅高端人才。同时,组织衢职院、衢州学院、中国美院、浙江农林大学等专业团队开展村庄改造提升方案设计,借力借智,科学合理、差异化提升风貌。
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一如既往地深入挖掘本地文化元素,讲好衢江的故事,加强职能部门间的信息互通和联动协作,认真开展可行性研究,共同为打造一个有看点、有故事、有内涵、有品质的魅力衢江。
感谢您对衢江经济社会发展的关心。希望您继续建言献策,促进衢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衢江区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
2022年7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