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330803-023/2023-73528 | 组配分类: | 计划总结 |
---|---|---|---|
发布机构: | 区司法局 | 发文日期: | 2023-05-22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公开范围: | 面向全社会 |
今年以来,区司法局在上级司法行政部门的有力指导和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以护航党的二十大为主任务,聚焦“法治共富、法护平安”“除险保安”两大专项行动,聚力法治示范创建、数字化改革、基层治理改革等重点工作,勇担当、强创新、优服务,为衢江“五城”建设提供坚强法治保障和优质法律服务,推动各项工作落地落细。2022年,衢江区被评为法治浙江(法治政府)建设优秀单位,区司法局荣获2021年司法行政综合考评二等奖、2022年全市岗位技能大比武团体一等奖,在全省司法行政系统“法助共富、法护平安”推进会、党的二十大维稳安保工作调度会上做典型发言,“社会大监督”数字应用被省委政法委纳入全省数字化改革一本账S3,廿里司法所、樟潭司法所被列为全市司法所综合改革试点,成功举办全市律师党建工作现场会。
一、2022年重点工作情况
(一)紧扣一个主题,争取示范创建入场券。以争创“省级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区”一个总目标,制定好创建方案,对160多项创建指标进行逐项分析,点对点交办给35个责任部门,对行政诉讼案件败诉率、法治建设社会满意度、公职律师配备率这三个关键性指标逐一分析重点部署。同时对照每月法治衢州考评指标,对指标处于B档、C档的牵头单位及时进行督办交办,全力实现法治衢州考核保二争第一目标,为法治浙江示范区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二)推进二大改革,争先创优强提升。一是探索区乡合法性审查中心建设。全面深化“县乡一体、条抓块统”县域整体智治改革,探索设立区乡合法性审查中心,搭建“1个区中心+9个乡镇(街道)中心”的区乡两级审查基本框架,整合“平安法治办+司法所+派驻执法人员+法律顾问”的合法性审查工作人员.目前,实现下沉执法事项审查率100%,审查乡镇(街道)各类事项100余件,破解基层法制审查“力量不足、审查不专”的难题。衢江区合法性审查中心建设被省委办信息刊发推广。二是承接全市司法所综合改革。主动融入乡镇大平安机构框架体系,印发《衢江区司法所综合改革工作方案》,全面重塑试点司法所岗位职能,梳理设置司法所法治协调、合法审查、执法监督、社区矫正、纠纷调处、法律服务6大岗位,制定司法所业务“日周月季”工作规范、工作流程17项、制度规范11个,印制《司法所外观及表示规范》《司法所工作规范汇编》《司法所工作流程指南》11项指导手册,充实专职人民调解员、社区矫正工作者、法律顾问力量,不断夯实基层法治建设平台。
(三)开展两项行动,护航平安助共富。推进“法助共富、法护平安”专项行动助共富。当好党委政府参谋助手,围绕六春湖龙之梦、樟潭古埠、廿里工业园区等重点项目、重点工程提供专业法律服务,助力政府重大项目工程决策、规范运行。深化市场主体网格法律服务,打通“法律顾问网格工作站”与“共享法庭”双向融合通道,组织全区各市场主体网格服务律师、法工开展“双领助企”等服务活动,为企业“法治体检”8121次,梳理法律风险点489个。深入推进共富富裕示范创建,不断壮大法律服务行业队伍,积极承接5家市管律所下放工作,抓好浙江衢睿等品牌律所和规上律所的引进工作,实行公职律师跨部门使用机制。目前律师人数从去年49人增长到了今年148人,公职律师31人,律师万人比达4.7,公职律师覆盖面达100%。推进“八五”普法,打造“法治教育基地示范圈”项目、未来社区“邻礼法治”服务项目、法治文化走廊项目,形成衢江特色法治文化阵地。推进“除险保安”专项行动护平安。深入贯彻落实省市区关于“除险保安”百日攻坚行动工作部署要求,紧盯“六个坚决防止发生”,坚决守牢底线护平安。不断推进行政争议案件化解力度,积极落实领导包案化解机制,建立包案化解小组,制定化解方案,办理行政复议案件41件、一审行政诉讼案件43件,行政诉讼败诉案件2件,行政诉讼败诉率4.08%。深化“融调解”工作,围绕信访积案、征地拆迁、邻里婚姻、土地拆迁等易发多发案件,动员区乡村三级调解员开展集中攻坚、包案化解等活动。积极创建“零距离”、“心悦”等省市金牌调解工作室,化解各类矛盾纠纷1457件,重特大矛盾纠纷案件5件,均是领导关注,信访联席会议认定的疑难案件。抓好400余名社区矫正对象、1400余名的安置帮教管控工作,建立重点帮扶人员“一人一策一专班”帮教机制,抓好日常走访教育、信息化监控、心理干预等管控举措,严防死控确保不脱管、不漏管。
二、存在问题
一是法治衢州考核争先仍然存在不少短板。5月份以来市依法治市办指标通报涉及12个部门、25项考核指标可能存在失分风险,需要涉及部门加强与市里对接,抓好整改。法治建设社会满意度问卷宣传力度不够,在模拟测评中衢江参与度和满意度全市较低,行政诉讼败诉风险仍然不容忽视。二是乡镇法治化建设工作仍然薄弱。乡镇法治领导机构,实体化化运行机制不顺畅,审查人员不到位、专业素养不强问题仍然突出。
三、2023年工作思路
2023年,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第一年。二十大报告首次专篇专述法治中国建设,为法治衢江建设指明了方向。明年,衢江局将从全面依法治区和司法行政系统两个维度做好各项工作。总的思路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对标对表省市区委全会决策部署,贯穿一条主线、紧盯一个目标、深化三项改革、突出五大关键,举旗铸魂、体系推进、真抓实干、担当尽责,为衢江“五城”建设提供强大法治保障。具体来讲,是以构建目标体系、工作体系、保障体系“三个体系”抓好落实:(一)构建清晰的目标体系:深入实施“1135”工程
第一个“1”是贯穿一条主线。深入推进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这一条主线,组织开展“班子示范学、干部主动学、党支部集体学”“进支部讲、进基层讲、进网络讲”“思想引领争先创优、干事创业争先创优”等“六学六进六争先”活动。
第二个“1”是紧盯一个目标。就是把创建法治浙江(法治政府)示范区作为2023年衢江司法行政工作的主目标,一方面是紧盯失分整改确保不扣分,另一方面是争取多加分。我们的目标就是法治浙江建设考核争取进入全省前30。
“3”是突出三项改革。全面总结司法行政各项改革试点取得成效,机制流程再完善、人员资源再整合、场所设备再提升,能够真正展示衢江法治建设特色成果。一是深化乡镇法治化综合改革。法治政府创建及司法行政工作短板在基层,难点也在基层。要在司法所综合改革基础上,指导推动各乡镇法治建设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实体化运行,理清乡镇法治任务清单、责任清单,确保机构、人员、职责、制度到位。真正让乡镇法治建设成为乡镇领导自觉行动。二是深化区乡合法性审查。以廿里、樟潭两个合法性审查中心为提升重点,强化法制审查力量整合,加强规范性文件、执法、合同等方面的审查,把数量、质量提上去,让中心真正运行好,发挥更大作用,让所有乡镇领导切实感受到法制审查的重要作用。三是深化数字化改革。推进“社会大监督”数字应用运行,做好与省市数改专班对接,争取党委政府在技术经费支持,做好“数据归集、识别归类、时间分析、报告生成”等子场景的开发,争取做成最佳应用,真正能“出场即震撼、亮相即精彩”。
“5”是指抓好五个关键。认真贯彻党的二十大关于“以良法促进法治、保障善治”要求,深入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规范化建设,全力保障全面依法治国决策部署在基层落地生根。一是控指标。充分利用区乡社会治理中心平台,组织各级调解组织,加大行政争议分类分流化解,将调解关口前移至行政复议受理前,加强府院联系、领导包案、败诉追责等工作举措,保证行政诉讼率控制在6%以内,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比大于1,行政诉讼发案量下降10%。二是抓监督。加强涉及营商环境相关的行政规范性文件专项清理工作,着力加强行政许可、食品药品领域公平竞争等行政执法监督,总结提升相关的工作经验做法,争取国家执法监督在衢江区试点。三是强阵地。深入推进“八五”普法规划的实施,紧抓公民法治素养工程,突出打造盈川、贺邵溪、泉井边等法治新兴产业村,顺利迎接上级的普法中期督查,力争获评国家级“八五”普法规划中期成绩突出县(区)。四是打品牌。紧盯两类人员帮教管控,推进全面深化“扁鹊”个性化智矫应用,积极开展司法所规范提升,广泛吸收“五老”等社会力量参与人民调解,争取创建省级“枫桥式司法所”1所、省级金牌调解室1家,“银耀衢江”省级调解品牌1个。五是拓网格。面上进一步配齐配强30个网格站点律师、法工,细化服务清单,强化服务质效管理。点上,要在原有的衢江新农都、莲花镇农业园区、沈家餐饮零售业等网格服务站点上,再新打造共富工坊、协会商会2个法律服务实体化运行站点,建成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网格法律服务品牌。争取省级现场会在衢江召开。
(二)构建惠民的工作体系:扎实抓好八大法惠民生实事
把满足企业群众高质量法治需求作为法治建设的落脚点,紧盯企业群众需要,积极推出惠企便民的新项目、新做法、新产品,让群众有实实在在的法治获得感。一是做好法治惠企贷。在今年与衢江农商行合作的基础上,探索通过组织律师对小微企业开展法治体检,给予法治体检信用赋分,搭起小微企业与银行的信用线,提升企业守法贷的惠及面。二是法律援助惠民生行动。围绕农民工、妇女、儿童、老人、军人,开展法律援助进农村、进校园、进军营活动,全力维护重点人群合法权益。三是打造精品法治民宿。选取莲花未来社区九宫格等网红民宿,对内部场所、用品增添法治元素,拟制法治民宿建设标准,打造精品法治民宿示范样板。四是建立“邻礼法治工作室”。充分利用村级法律顾问、衢江律师妈妈团、专兼职调解员等力量,在未来社区打造“邻礼法治工作室”,定期开展法律咨询、法律宣传和矛盾纠纷调处等法律服务,助力社区最小单元依法治理。五是做好“三全”法律服务。与区文广旅体局合作,探索“全域旅游+全面普法+全程法律服务”的“三全”法律服务实践,及时提供涉及餐饮住宿、出行安全等方面法律服务,助力群众放心游衢江。六是开设乡镇复议便民窗口。探索行政复议“1+X”模式,以9个赋权乡镇司法所为点,开设行政复议受理窗口,明确相关受理内容、程序,切实减少群众行政复议成本。七是打造1家市级安置帮教示范基地。出台相关扶持安置帮教企业政策办法,帮助刑满释放人员解决就业问题。八是打造行政许可“3+9”全链条执法监督。通过对许可前的事项目录管理情况、实施情况、许可后的监管情况进行监督,以线上线下相结合、区乡协同开展的方式,对行政许可进行全流程监督。
(三)构建严密的保障体系:严格落实四项保障措施
一是考核激励强支撑。切实强化考核指挥棒作用,将法治衢江纳入区委综合争先内容、示范创建列入正向加分,定期考核通报,不断提升各部门单位对抓法治建设的重视和支持。
二是督查巡察促落实。构建法治监督闭环体系,采取“评查-整改-复查”专项监督闭环模式,联合人大、纪委监委、区委巡察办开展法治监督,以书面通报、闭环整改、回头看“三步走”确保法治监督实效。
三是经费人才强保障。主动与区委组织部沟通协调,落实10名高层次法律人才引进,及时充实合法性审查中心和区级各单位法治机构,切实壮大部门单位组织机构。继续与财政沟通,保障法治经费不打折扣。
四是岗位练兵提能力。深入开展法治示范乡镇、先进司法所、民主法治村创建评选,提高基层乡镇法治建设积极性。深化干部“四维”考评,抓好系统内岗位练兵、季度先锋评选,奖优罚劣,提振干部精气神,凝聚起齐心协力抓法治的共识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