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委员风采
【政协委员提案建言】余鸿菱:激活“渔民共富”动能

发布时间:2024-03-0408:41

信息来源: 信息管理中心

访问次数:

字体大小:


“共富渔场”.JPG


有机鲢鳙鱼基地.jpg


衢州市衢江区总水域面积14万亩,以衢江等江溪为主,其中水产养殖面积约2.1万亩,包括山塘水库1.9万亩、连片池塘等2000余亩。

衢江区政协委员、九三学社区基层委副主委、区农投集团副总经理余鸿菱提案建议,加强系统谋划,进一步在科学规划、产业培育、机制保障等方面下功夫,推动衢江渔业产业全链条发展,激活衢江“渔民共富”动能。

情况:

近年来,衢江区聚焦“渔民共富”,把“共富渔场”数字化渔业工程作为主抓手,推动渔业“双强”、渔民增收。2022年,全区水产品总产量1.4万吨,总产值2.27亿元,渔业标准化程度达69%,成功创建2022年省渔业健康养殖示范县,取得较好成绩。同时,在发展资金、养殖水平等方面还存在一些困难和短板,需多管齐下推进解决。

建议:

坚持科学规划。立足主业突出、因地制宜、特色鲜明、要素聚集、模式先进、生产绿色、辐射有力,统筹加强衢江全区渔业发展规划编制,增强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和布局的合理性把控,充分发挥规划牵头管总作用,强化在产业集聚和转型升级过程中的引导支持,努力构建“科技兴渔、共富未来”渔业发展格局。

加强产业培育。在主体培育方面,鼓励引导城市工商资本进入农村渔业产业,持续深化“村集体+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社会化服务”等联农带农机制,通过强强联合、兼并重组等方式,培育渔业产业化经营集团,推动其向“链主”型企业发展。在技能提升方面,深化同相关科研院所合作,围绕稻-罗氏沼虾综合种养提供良种选育繁育、种养殖管理、绿色防控、数字化服务等方面开展试点研究,因地制宜探索具有衢江特色的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在链条构建方面,建设农事服务中心、水产品分拣中心、初加工中心等平台,打造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全产业链。

完善保障机制。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作用,积极建立健全包括社会资本投入、金融机构信贷等在内的多元投融资机制。加大资金集聚力度,以“共富渔场”为平台,整合各部门支农惠农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强化供地保障,鼓励农户将承包经营土地通过转包、出租、入股等方式向稻渔综合种养新型经营主体流转,推广季节性流转、“连片流转+土地整治”模式,扎实推进规模化经营。探索设立现代渔业产业发展投资基金,加大信贷支持,扩大渔业互助保险覆盖面,并增加拓展保险品种,进一步提高主体抗风险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