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信息公开目录 > 财政信息 > 政府预决算
索引号: 330803-046/2025-74195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文号: 公开日期: 2025-04-07
发布单位: 区财政局 有效性:
统一编号:
  • 信息索引号:

    330803-046/2025-74195

  •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 文号:

  • 公开日期:

    2025-04-07

  • 发布单位:

    区财政局

  • 有效性:

  • 统一编号:

关于衢州市衢江区2024年政府预算执行情况及2025年政府预算的报告
发布日期:2025-04-07 10:28 信息来源:区财政局 浏览次数:

2025年3月17日在衢州市衢江区

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衢江区财政局

各位代表:

受区人民政府委托,现将2024年政府预算执行情况及2025年政府预算草案提请各位代表审议,并请区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24年政府预算执行情况

2024年,全区上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实施条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重点工作,做好生财、聚财、用财、管财各项工作,推动积极的财政政策提能增效,圆满完成各项财政工作,有力促进了全区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一)一般公共预算执行情况

2024年,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95759万元,完成调整后预算的111.56%,比上年执行数增长(以下简称增长或下降)21.04%。其中:税收收入155616万元,增长19.17%;非税收入40143万元,增长28.85%。加上转移性收入754182万元,收入合计949941万元。

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12264万元,完成调整后预算的90.52%,增长4.99%;加上转移性支出137677万元,支出合计949941万元。收支相抵,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平衡。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2024年,全区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174072万元,完成调整后预算的58.71%,下降66.36%;加上转移性收入209746万元,收入合计383818万元。全区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329387万元,完成调整后预算的100.80%,下降42.50%;加上转移性支出54431万元,支出合计383818万元。收支相抵,全区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平衡。

(三)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执行情况

2024年,全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1190万元,完成调整后预算的56.80%,下降95.79%;加上转移性收入2416万元(其中: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转移支付收入8万元,上年结余收入2408万元),收入合计3606万元。全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2250万元,完成调整后预算的57.96%,增长18.42%;加上转移性支出1356万元(其中:调出资金357万元,年终结余999万元),支出合计3606万元。收支相抵,全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支平衡。

(四)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2024年,全区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93215万元,完成调整后预算的104.99%,增长16.71%。全区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73265万元,完成调整后预算的96.86%,增长9.97%。收支相抵,全区社保基金预算收支结余19950万元。

(五)经批准举借债务的规模、结构、使用、偿还情况

2024年,由省财政厅下达并经区人大常委会审议批准的政府债务限额为1641600万元,比上年新增203900万元。在批准的限额内,省政府下达地方政府新增债券208900万元,其中:城乡社区及基础设施建设支出35400万元,占16.95%;农林水支出8000万元,占3.83%;教育、医疗等社会事业支出60600万元,占29.00%;交通运输支出73300万元,占35.09%;保障性住房支出31600万元,占15.13%。2024年末,地方政府债务余额1641383万元,其中:一般债务余额435343万元,占26.52%;专项债务余额1206040万元,占73.48%。2024年全区财政共安排还本支出40993万元,用于偿还存量政府债务。

二、落实区人大决议及2024年财政主要工作

按照区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有关决议,以及区人大财经委审查意见,认真履行财政职能,全力稳经济、保民生、促发展、防风险,有序开展各项财政工作。

(一)坚持“稳”字当头,保障财政平稳运行。一是抓好收入组织工作。靠前谋划主动作为,加强收支运行分析研判,坚持做大存量、培育增量,与税务部门协同深挖潜在税源,全力稳住收入基本盘。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9.58亿元,增长21.04%,其中税收收入15.56亿元,比上年增长19.17%。二是积极主动向上争取。深入研究政策导向,围绕国家鼓励和扶持的关键领域,积极向上对接,全年新增地方政府债券20.89亿元,发行再融资债券3.68亿元,争取各类上级转移支付资金首次突破40亿元。三是有保有压稳支出。从严从紧安排一般性项目预算,压实非刚性、非急需支出,科学有力开展预算调整,优先保障民生支出,集中财力保障重大项目建设,重点支持共富大搬迁、衢江区城东学校等项目建设提速增效。

(二)坚持“保”字为先,稳固民生底线根基。始终把改善和保障民生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推动民生事业健康发展,助力稳步提升社会保障水平。全年民生支出54.23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66.77%,增长3.71%。一是支持教育提升专项行动。全年拨付教育经费11.43亿元,全力保障我区教育事业发展。2024年,衢江区教育现代化水平监测连续两年获评A等,完成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创建。累计支出3626.38万元用于义务教育学校学生教辅资料、扶困助学等方面,惠及全区31所义务教育学校共29736名学生。二是支持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全年拨付卫生健康经费6.43亿元,全力推进我区医疗卫生事业建设,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水平。推进基本公共服务优质共享,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财政补助标准从102元/人·年提高至107元/人·年,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全力建设“健康衢江”。三是强化困难群众兜底保障。全年拨付2.35亿元用于最低生活保障、城乡医疗救助、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等。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将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分别调整至295元/人·月、1145元/人·月。

(三)坚持“促”字为要,推动经济稳进提质。一是助力乡村振兴。重点关注耕地地力保护补贴、衔接资金、规模种粮补贴、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等涉农惠民资金补贴发放保障工作。完善乡村振兴投入机制,投入区域协调财政专项激励资金1.68亿元,助力“稻渔共生”“衢江茭白”等特色农产品产业化发展。二是提升惠企政策质效。深入推进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工程”,完善惠企政策精准直达机制,全年兑现“大商贸”政策资金5.97亿元、“大科创”政策资金7184.36万元,进一步减轻企业困难。三是聚焦“青年衢江”建设。大力招引集聚青年,支持落实《衢江区服务青年发展40条举措》,完善青年就业创业、医疗、生育、住房等各方面政策保障。突出“人才优先”,拨付人才专项资金1887.34万元,重点培育壮大一批人才企业集群,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四)坚持“防”字为底,防范财政运行风险。一是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坚决压减一般性支出,大力精简会议、差旅、培训、调研、论坛、庆典等公务活动,压减“三公”经费,严格控制项目支出预算追加,统筹资金,集中财力保障重点支出。二是兜牢“三保”底线。建立“三保”预算执行动态监控机制,切实统筹保障好资金需求,优先保障“三保”项目支出,确保“三保”支出平稳有序。三是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加强政府投资项目源头管控,做好全口径债务管理风险预警,守好债务底线,严防债务风险。同时提高债券资金使用效率,加快项目建设和资金使用进度,把债券资金用好用实。

过去的一年,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及代表委员们的监督指导下,财政平稳运行,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在财政运行过程中仍然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压力。一是收支矛盾依然突出,财政运行将持续面临“紧平衡”状态;二是全过程绩效管理链条不够完善,财政资金绩效管理力度较弱,资源配置效率有待提升;三是财会监督力度不够,监督检查的精准性、高效性需进一步提高。对此,我们将坚持问题导向,认真研判,积极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三、2025年政府预算草案

(一)2025年财政经济形势

2025年既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迈向2035年远景规划的关键一年。当前,全区经济运行呈现稳中有进、质效提升、积极因素增多的良好态势。但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与复杂性持续存在,经济社会发展仍存在局部领域需求释放有待进一步加强、部分市场主体信心有待进一步提振的情况,影响财政收入。财政支出强度维持在高位,收支平衡矛盾依旧突出、紧平衡形势依旧严峻。做好2025年财政工作,我们要继续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不断加强财政收入管理,大力优化支出结构,着力提高资金绩效,在改革创新中挖掘潜能,在积极进取中开拓新局,切实保障财政平稳运行。

(二)2025年政府预算编制的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及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紧扣区委、区政府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守正创新、先立后破,系统集成、协同配合,统筹推进稳增长、保民生、促发展,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确保财政平稳运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为实现“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基础。

(三)2025年一般公共预算草案

1.收入预算

2025年,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期248374万元,比上年执行数增长26.88%,加上预计转移性收入817784万元,收入合计1066158万元。

2.支出预算

拟安排2025年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945722万元,增长16.43%,加上预计转移性支出120436万元,支出合计1066158万元。

收支相抵,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平衡。

(四)2025年政府性基金预算草案

1.收入预算

2025年,全区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预期350000万元,增长101.07%,加上预计转移性收入63000万元,收入合计413000万元。

2.支出预算

拟安排2025年全区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142750万元,下降56.66%,加上预计转移性支出270250万元,支出合计413000万元。

收支相抵,全区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平衡。

(五)2025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草案

1.收入预算

2025年,全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预期2150万元,增长80.67%。其中:利润收入950万元,其他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1200万元。加上预计转移性收入1007万元(其中: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转移支付收入8万元,上年结余收入999万元),收入合计3157万元。

2.支出预算

拟安排2025年全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2512万元,增长11.64%(其中: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补助支出16万元,其他国有企业资本金注入2496万元)。加上转移性支出645万元(其中:调出资金645万元),支出合计3157万元。

收支相抵,全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支平衡。

(六)2025年社会保险基金预算草案

1.收入预算

2025年,全区社会保险基金收入预期94179万元,增长1.02%,其中:保险费收入31500万元,下降25.33%;财政补贴收入59366万元,增长31.82%;利息收入440万元,下降76.02%;转移收入803万元,下降25.30%;集体补助收入5万元,下降72.22%;其他社会保险收入2065万元,下降32.67%。

2.支出预算

拟安排2025年全区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86077万元,增长17.49%,其中:社会保险待遇支出85014万元,增长17.51%;转移支出1002万元,增长17.47%;其他社会保险支出61万元,下降10.29%。

3.社会保险基金结余

2025年,全区社会保险基金本年结余预期8102万元。其中:机关事业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结余117万元,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结余7985万元。

(七)2025年地方政府债务

2025年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待省人代会通过并经省财政厅下达后,依法编制调整预算(草案)并提交区人大常委会审议批准。目前,因省财政厅未全部下达我区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暂按67000万元编入年初政府预算草案。2025年地方政府债务限额暂按2024年债务限额1641600万元,加上已编入年初政府预算草案67000万元,即1708600万元控制。根据地方政府债务到期情况,安排还本支出77817万元。

(八)转移支付情况说明(分地区、分项目)

2025年,我区无转移支付分地区、分项目安排情况。

四、2025年财政重点工作

2025年,我们将认真贯彻区委区政府各项决策部署,全面落实区人大有关决议,牢固树立财为政服务的理念,集中财力办大事,科学管理防风险,确保各项任务高质高效完成。

(一)做大收入盘子,提升财政保障能力。一推进财源建设扩面提质。继续加强财税联动,优化完善财政惠企政策体系,巩固支柱财源、培育新兴税源。依法依规加强非税收入征管,切实做到应收尽收、应缴尽缴。紧盯“加快土地(林地)整治、严控成本费用、优化规划条件、精准招商(调剂)出让”四个关键环节,全力抓好土地收入。二是积极争取用好上级政策。要研究政策,加强对接,第一时间了解掌握政策动态,提前做好承接准备。要争取政策,积极反映我区实际需求,争取更多有利于地方发展的政策举措。要用好政策,用足用好超长期特别国债、专项债、“两新”等一揽子政策,有力保障重大项目建设。

(二)加大民生投入,持续增进民生福祉。一是促进就业创业。坚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进一步完善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的就业支持体系,加强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持续加大扶持力度,促进企业稳岗扩岗、个人创业就业。二是加强社会保障。大力支持公共卫生事业发展,支持二院三期、大洲医共体等项目建设,推进公立医疗机构提档升级,增强全区整体医疗服务能力水平。推动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落实“两个只增不减”要求,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支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示范区建设。完善社会救助体系,稳步提高社会救助对象保障标准,加大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力度。

(三)树立底线思维,确保财政平稳运行。一是兜牢“三保”底线。加强库款动态监测分析,严格落实库款余额报告制,统筹调度库款资金,科学安排支付时序,优先保障教育、就业、医疗、社保等重点领域基本民生支出,合理保障人员经费、部门正常履职运转的必需支出,首位保障“三保”支出。二是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健全政府债务风险管控机制,注重源头防范,优化债务结构,严控债务总量,规范政府举债融资,坚决遏制新增隐性债务,着力防范化解政府债务风险。

各位代表,做好2025年财政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将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指导下,严格按照区十六届人大四次会议的决议和要求,真抓实干、攻坚克难,为持续深化“五城”建设,奋力打造“青年衢江”,不断开创衢江跨越式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大的财政力量!

附件.zip

编辑:(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