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小建(等10位)代表:
你们在区十六届人大四次会议期间提出、由区人大常委会代表工委和区政府办公室交办的《关于将打造衢北羽毛球文化特色纳入项目计划的议案》第57号议案(建议)悉。现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一、关于“教练资源匮乏”方面
(一)争取编制名额 解决编制短缺
严格执行《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浙江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暂行办法》,向上级争取专项入编名额。主动对接省体育局、省体职院,定向吸纳省队退役羽毛球运动员。同步在峡川镇设立衢江区羽毛球后备人才训练基地,推行“教练交流驻派”模式,灵活补充专业教练至峡川镇中心小学。
(二)组建多元团队 体系化育人才
公开招聘羽毛球专业高校毕业生,实施高水平教练引进计划,吸纳教学经验丰富的专业人才;邀请黄雅琼、郑思维等奥运冠军担任顾问。在日常体育课中植入系统化训练课程,建立衢江北部片区(含杜泽初中)羽毛球特色梯队,确保学生专长持续深化发展。
(三)建立校企合作 搭建输送渠道
依托黄雅琼羽毛球馆(4片场地及配套设施),以“资源共享、互利共赢”为原则,推行“校企联合培养”模式。与衢州学院、衢州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及专业体育机构深度合作,筛选优质单位清单,为教练资源引入建立长效通道。
二、关于“资金短缺”方面
(一)专项经费保障,夯实训练基础
积极配合教育局等部门,保障学校开展羽毛球项目经费,解决羽毛球训练耗材难题。计划每年向峡川小学拨付一定数额专项资金,专项用于采购羽毛球训练所需器材与耗材,切实缓解学校资金短缺困境,为羽毛球特色训练提供坚实的物质保障。
(二)强化财政保障 增进体育福祉
会同区财政局等部门开展羽毛球项目资金投入补短板行动,统筹中央彩票公益金、省市专项等资金,健全体育事业投入机制,推动羽毛球项目在衢江发展。每年安排2900余万元保障公共场馆免费低收费开放,提升服务效能;专项支持少体校运转、设施维护及羽毛球等赛事,夯实竞技人才基础。将进一步拓宽投入渠道,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全力保障群众体育权益,助推区域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三)拓展跨界合作,提升赛事品牌
衢州可依托本地特色产业与文化资源,构建差异化多层次羽毛球赞助体系,联动文旅创新推出“南孔文化研学+羽球交流”体验活动,利用“衢江发布”等政务新媒体强化宣传。通过赞助商东鹏特饮等公司促进跨界合作,最终实现赛事品牌提升与企业商业价值共赢。
感谢你们对衢江经济社会发展的关心。希望你们继续建言献策,促进衢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