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重点领域公开 > 义务教育 > 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办学条件
索引号: 330803-015/2021-56502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文号: 衢江教〔2021〕31号 公开日期: 2021-12-30
发布单位: 区教育局 有效性:
统一编号:
  • 信息索引号:

    330803-015/2021-56502

  •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 文号:

    衢江教〔2021〕31号

  • 公开日期:

    2021-12-30

  • 发布单位:

    区教育局

  • 有效性:

  • 统一编号:

衢州市衢江区教育局关于印发《2021年衢江区城乡义务教育共同体调整方案》的通知
发布日期:2021-12-30 10:54 信息来源:区教育局 浏览次数:







  

 

各中小学、局机关各科室:

为进一步深化基础教育综合改革,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6〕40号)、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落实2020年城乡义务教育共同体组建任务的通知》(浙教办函〔2020243)和《浙江省教育厅等四部门关于新时代城乡义务教育共同体建设的指导意见》(浙教基[2020]70)等文件精神,加快中小学办学模式变革,进一步深化互联网+义务教育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促进全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决定对衢江区2020年城乡义务教育共同体进行调整,现将《2021年衢江区城乡义务教育共同体调整方案》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衢州市衢江区教育局       

                            2021年5月26日        

 

 

2021年衢江区城乡义务教育共同体

调整方案

 

一、指导思想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提高教育质量为目标,优化办学机制,创新办学模式,提升办学品质,“互补、共享、均衡、”为主题,通过理念、资源、方法、成果、品牌的共享,充分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引领作用,带动潜力学校的发展提升,激发教育发展活力,提升教育发展水平,切实缩小校际差距,加快缩小城乡差距,努力缩小区域差距,以全面推进衢江区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教育向着优质、均衡、和谐、科学的可持续方向发展。

二、基本原则

(一)以点带面,城乡统筹。坚持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相适应,统筹城乡学校教育教学理念、人力和管理资源配置,进一步实现城乡学校优势互补、资源共享。

(二)以强带弱,均衡发展。充分发挥核心校带动和辐射作用,通过规范管理、提升质量、队伍建设、教学改革、特色建设等方式,有效促进城乡学校办学水平的均衡发展,确保优质资源的扩展与再生,缩小办学差距,形成优质教育资源群。

(三)以奖代补,有效激励。把激发学校办学活力、调动教师工作热情作为优化资源配置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教育共同体的考核和评优,努力形成人人争先、校校创优的良好局面。      

三、工作目标

通过组建城乡义务教育共同体,力争在三年内(2020—2023年),使全区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校在校园文化、课程改革、师资队伍建设、教育教学质量等方面有大幅度提升,在不断丰富学校的发展内涵中,全面推动各中小学教育在更高层次、更高水平上实现均衡协调发展、优质高速提升,开创我区义务教育百花齐放的新局面。

四、调整安排

(一)小学组

设区市

县市区

教共体数

受援的乡村校(校区)名称

对应的核心校(校区)名称

教共体模式

衢州市

衢江区

5

衢州市衢江区高家镇安仁中心小学

衢州市衢江区第二小学

共建型

衢州市衢江区高家镇中心小学

衢州市衢江区莲花镇中心小学

衢州市衢江区太真乡中心小学

衢州市衢江区上方镇中心小学

衢州市衢江区第一小学

共建型

衢州市衢江区云溪乡中心小学

衢州市衢江区浮石中心小学

衢州市衢江区黄坛口乡中心小学

衢州市衢江区峡川镇中心小学

衢州市衢江区实验小学

共建型

衢州市衢江区周家乡中心小学

衢州市衢江区杜泽镇中心小学

衢州市衢江区大洲镇中心小学

衢州市衢江区东港小学

共建型

衢州市衢江区横路中心小学

衢州市衢江区全旺镇中心小学

衢州市衢江区廿里镇中心小学

衢州市衢江区第四小学

共建型

衢州市衢江区后溪镇中心小学

衢州市衢江区湖南镇中心小学

(二)初中组

设区市

县市区

教共体数

受援的乡村校(校区)名称

对应的核心校(校区)名称

教共体模式

衢州市

衢江区

2

衢州市衢江区廿里镇初级中学

衢州市衢江区实验中学

共建型

衢州市衢江区横路初级中学

衢州市衢江区莲花镇初级中学

衢州市衢江区东港初级中学

衢州市衢江区第一初级中学

共建型

衢州市衢江区杜泽镇初级中学

衢州新世纪外国语学校

、工作内容及措施

(一)建立共同发展贯通运行机制一是优化城乡义务教育共同体管理结构。教共体成立理事会,理事长由核心校校长担任,制定教共体发展规划,建立组织管理制度,健全组织运行机制,完善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妥善处理好教共体与法人学校间责权关系。二是以项目合作为主抓手。教共体内各成员学校自我管理、自主发展,按照规划在学校品牌、管理理念、制度建设、教育教学、教研活动、教师研训等方面开展项目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三是建立定期会商制度。每学年开学前,理事长负责召集成员校进行会商,研究制定学年度教共体工作计划、项目清单和目标,于开学两周内报区教育局备案。每学期召开工作例会不少于3次,协商学校管理、教学教研和教师专业发展中的相关问题。(基教科、教研室)
    (二)建立优秀师资互派共享机制一是鼓励干部教师交流。发挥教共体内优秀干部和骨干教师的示范带头作用,搭建干部教师成长发展平台,促进教共体内干部教师专业发展、素质提升。加大教共体内干部教师交流力度,教共体的核心校每年应当派出不低于10%的教师到成员校任教,并覆盖到每一所成员校。二是提升教师研训质量。通过设立教共体名师工作室、建立“教研训一体化”集团研训制度、项目式培训学习、跟岗培养、师徒结对、互联网+教师专业发展等措施,使各学科各领域在教共体层面形成骨干教师引领团队。三是加强教师宏观统筹。赋予教共体在教师职称评审、评优评先等方面的推荐权,探索职称评审向跨校任职、兼课、指导的教师倾斜。(组织人事科、教研室)
    (三)建立课程教研联动互动机制。一是共享课程资源。教共体在高质量实施基础性课程的同时,集聚教共体内各成员学校,建设具有教共体特点和地域特色的优质课程开发、共享、配送机制,促进优质课程资源共研共享。二是同步教学管理。教共体成员校在教学计划、教学进度、集体备课、质量监测等方面基本实行同步管理。教共体每学期至少组织1次教学常规视导或交叉互查,至少开展1次教学常规专题培训,重视检查结果的反馈、交流和后续改进。推进“互联网+义务教育”,实行教共体内学校“同步课堂”结对,逐步实现结对学校“同师同法同培养”,教共体核心校与受援校间开展基于“互联网+义务教育”基础的城乡同步课堂,年内不少于2门学科,每门学科不少于10节,累计不少于20节。三是实行教研联动。教共体各学科推举一位名优教师为教研组长,以学科为单位,分学段或年级设立学科教研组。建立健全教共体学科教研制度和每学期学科同步教研活动计划,充分利用假期开展集体备课研讨活动。教共体核心校与成员校间年内开展教师网络研修不少于8次,开展线下教研不少于4次。重大科研项目由教共体组织集体攻关,引导教师积极参与,做好课题成果在教共体内推广与应用。(教研室、教育发展中心)
    (四)建立校园文化共建共生机制一是倡导文化引领教共体发展。在尊重教共体内各校办学实际和文化传统的前提下,凝聚发展共识,凝炼核心价值,共谋发展愿景,丰厚教共体文化内涵,培育向善向上、和谐奋进的教共体文化,以先进文化引领教共体学校发展。二是搭建学生素养提升平台。每学年组织开展校际间的艺术节、体育节、科技节和文化节等,打造富有特色的学校文化,增强师生对教共体办学工作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荣誉感,整体提升学校的办学品质。三是创新学生联合培养机制。积极探索教共体各校间学生联合培养、贯通培养等试点,开展共读书同历练、携手主题夏令营等团队活动,“手拉手”“一对一”等个体交流帮扶活动,进一步扩大集团化办学的受益面。(基教科、教研室)
    (五)建立绩效考核捆绑评价机制。一是开展质量检测联考。教共体每学期开展一次联合教学质量检测,统一时间、统一命题、统一阅卷、统一评价、统一分析。二是建立绩效激励机制。按照《衢江区城乡义务教育共同体考核办法》,每学年对教共体进行捆绑考核,考核结果应用于中小学综合考核。(教室、督导室、基教科)
    (六)建立“红色领航”支部联建机制。一是加强“红色引领”。加强党对教共体办学的引领,夯实教共体各成员学校党支部建设工作。二是开展“红色服务”。以学科教师资源互补为重点,探索教共体校内党员教师“走教制”服务,推行“名师型”走教、“特色型”走教、“补缺型”走教等多种形式的党员教师走教模式,逐步解决潜质学校、薄弱学科教师资源缺乏的问题。开展党员名师带徒、带教研(备课)组、带课题的“三带”活动。三是弘扬“红色文化”。各教共体要注重各成员学校党支部特色建设,以红色书屋、红色展厅、红色广场和红色基地等阵地建设为目标,分别建设红色阵地1-2处。组织开展成员学校党组织和党员中的先进典型、先进事迹宣传活动,倡导用短信、随手拍、微视频等方式,记录、展示“红色瞬间”,做好红色宣传。(组织人事科、基教科)
    、保障机制

(一)建立组织机构。为保障城乡义务教育共同体项目有序推进,成立以区教育局局长为组长、班子其它成员为副组长、相关科室负责人及义务教育段学校校长为成员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党委委员邵小平兼任办公室主任,成员为局机关相关科室负责人。

(二)完善工作机制。实行例会制,通过定期举行例会,及时分析教共体工作情况,总结阶段性工作,制定下一步工作重点通过不断的反馈调整,有效推进教共体工作的深入实施。建立教共体攻坚任务作战表,通过问题驱动推进教共体优质化的提升行动。相关学校要按照要求,成立相应工作机构,认真制定工作方案细化活动内容、方法、人员安排、措施要求,学期末做好工作总结并安排下一阶段工作重点。

(三)健全督考机制。区教育局人事科、督导室、基教科及教研室负责教共体工作实施过程全程绩效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督促整改。同时,将教共体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专项考核,纳入每年的学校发展性工作目标考核中,确保教共体工作扎实有效地开展。

(四)落实经费保障。每年给予每所核心校共同发展专项工作经费10万元,主要用于教共体内学校开展各类活动等支出。同时,积极鼓励教共体的发展,对活动丰富、成效突出的联盟,经申报给予一定的资金补助。

(五)营造良好氛围。教育局及相关学校要将教共体办学的举措及时进行宣传,营造全社会都关心教育发展的浓厚氛围。同时广泛征求广大教职工合理化意见或建议,促进此项活动扎实有效地开展,实现我区教育事业发展水平的大幅度提高。

 

衢州市衢江区教育局办公室                2021611日印发


编辑:(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