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信息公开目录 > 工作信息 > 其他业务信息
索引号: 330803-034/2022-61206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发布单位: 区水利局 成文日期: 2022-10-27
有效性: 文件编号:
规范性文件登记:
什么是五水共治?开展此项工作的意义是什么?
发布日期:2022-10-27 19:18 信息来源:区水利局 浏览次数:

一、“五水共治”指的是什么? 

“五水共治”是浙江省委十三届四次全会提出的,是以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为突破口倒逼转型升级,是推进浙江新一轮改革发展的关键之策。“五水共治”好比五个手指头,治污水是大拇指,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分别是其他四指,分工有别、和而不同,捏起来就形成一个拳头。重拳出击,背水一战。

二、开展“五水共治”的意义?

浙江是著名水乡,虽然单位面积水资源量是全国第四,但由于水资源80%分布于人口相对稀少的山区,在人口集中、经济发达的浙东则是重点缺水地区。并且水资源还存在着供需缺口大、结构矛盾突出、污染严重、有效利用率低等四大突出问题。而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五水共治是一举多得的举措,既扩投资又促转型,既优环境更惠民生。

从政治的高度看

治水就是抓深化改革惠民生,是新形势下浙江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的要求、精神文明建设的需求、生态文明建设的诉求、政治文明建设的追求。必须通过治水牵一发动全身,推动全面深化改革,以治水和转型的实际成效,向党和人民交上满意的答卷。

从经济的角度看

治水就是抓有效投资促转型。治水的投资,就是有效的投资;治水的过程,就是转型的过程。在最近几年民间投资的意愿下降、优质外资难引、政府投资受限的情况下,好的投资项目对保持有效投资增长至关重要。治水能够为人民提供一大批优质项目,特别是水利工程项目,这对于保持经济平稳增长具有现实意义。

从文化的深度看

治水就是抓现代文明树新风。水,不仅是资源要素,也是文化元素,是文明之源、文化之源。中华民族几千年悠久灿烂的文明史,也可以说是一部除水害、兴水利的治水史。水文化直接触及人们的灵魂,浸润着人们的心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意识、道德情操、精神意志和智慧能力。水文化的价值在于它让人们懂得热爱水、珍惜水、节约水。

从社会的维度看

治水就是抓平安稳定促和谐。污水、洪水、涝水、供水和节水问题,直接关系平安稳定,关乎人水和谐。进行“五水共治”,是平安浙江建设的题中之义。

从生态的尺度看

治水就是抓绿色发展优环境。浙江“缺水”,有海岛地区资源性缺水制约,也有一些山区工程性缺水因素,但主要是污染造成的水质性缺水。面对青山不再、绿水不再的尴尬,浙江必须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和“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围绕治水目标,把水质指标作为硬约束倒逼转型,以短期阵痛换来长远的绿色发展、持续发展。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