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下午,位于衢江区的纤纳光电衢州钙钛矿产业基地举行“纤纳α钙钛矿组件全球首发”仪式,这款为大型地面电站量身定制的组件率先实现了百兆瓦级的规模量产和商业化应用。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周向军宣布产品全球首发,省能源局副局长季树忠出席首发仪式,区领导徐惠文、郭林将参加,纤纳光电联合创始人兼CEO姚冀众作新品全球首发介绍,纤纳公司总经理颜步一致辞。
此前,学术界一直流传着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是未来能源的颠覆者的说法。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科研院所和传统光伏头部企业纷纷加入钙钛矿技术的研究。纤纳光电是国内首批致力于钙钛矿技术商业化探索的机构。
发布会上,姚冀众展示了全球首款钙钛矿商业化组件“alpha”。有别于第二代太阳能电池采用真空蒸镀技术,纤纳α钙钛矿太阳能组件采用公司独立开发的溶液打印技术,在玻璃等各种基板上像印报纸一样印刷。产品具有功率高、稳定性好、温度系数低、热斑效应小、不易隐裂等特性,原材料成本只有传统光伏材料的二十分之一。
“得益于纤纳钙钛矿溶液打印工艺的超低能耗,纤纳100MW工厂每年耗电量不超过900万度,而产品每年发电量是1亿度。”颜步一介绍,纤纳钙钛矿工厂是一座“负碳”工厂 ,纤纳组件只需要发电1.08个月就可以弥补制造它消耗的电力,而在它生命周期的剩余几十年里,它都在源源不断地为地球贡献清洁能源。
纤纳钙钛矿工厂也是一条完整的产业链。从原料到电池再到组件的所有链条,都存在于这座67亩的工厂里,只需10000秒,钙钛矿原料就能变成钙钛矿组件。而过去,光伏产业链从上游原料到下游组件产品可能横跨大半个中国。此外,这条可量产钙钛矿组件的产线,配备了全球首个全自研“智能大脑”,实现了30人、40秒节拍管理一条年产值2亿元的产线,下线产品良率超过98%。
“钙钛矿组件实现量产后,可以用更先进的光伏技术助力碳中和。” 省能源检测中心主任王毅恒表示,钙钛矿组件半透明光伏窗弥补了传统光伏不透光的不足,在光伏太阳能电池板下种植农作物,不需再挑选适合喜阴的作物品种,真正做到农光互补。
纤纳α钙钛矿组件的成功发布,打响了钙钛矿产业化落地的第一枪,标志着钙钛矿光伏技术真正从实验室走向了商业化应用。(来源:今日衢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