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信息公开目录 > 工作信息 > 其他业务信息
索引号: 330803-085/2023-00084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文号: 公开日期: 2023-01-10
发布单位: 区生态环境局 有效性:
统一编号:
  • 信息索引号:

    330803-085/2023-00084

  •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 文号:

  • 公开日期:

    2023-01-10

  • 发布单位:

    区生态环境局

  • 有效性:

  • 统一编号:

《衢州日报》专版 | 衢州市生态环境局:打造绿色生态桥头堡 铺就最美核心区新图景
发布日期:2023-01-10 10:31 信息来源:市生态环境局衢江分局 浏览次数:

10月16日,《衢州日报》专版刊发文章《衢州市生态环境局:打造绿色生态桥头堡 铺就最美核心区新图景》。一起来看看~

成功创成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连续8年夺得“五水共治”大禹鼎、连续2年蝉联“五水共治”金鼎、2021年生态环境公众满意度全省第一、“五水共治”公众满意度全省第一、“无废城市”建设公众满意度全省第一……

一项项生态环境的喜人成绩,记录着衢州人满满的幸福感。

近年来,衢州市始终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扎实开展生态环境问题整治,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坚定不移地走绿色低碳发展之路,“诗画浙江”大花园最美核心区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衢州正不断向生态治理新高点跃迁、迈进。

标本兼治 环境品质突飞猛进

在刚过去的“十一”长假,来常山县芳村镇度假的游客络绎不绝,集加工、旅游、研学为一体的油茶综合体成为人们非常喜爱的打卡地。

眼前的芳村镇,一改原先“灰头土脸”的模样,呈现出一派山清水秀的新景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这里变成了现实。

2020年9月,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向常山县交办27件信访件,涉及芳村镇多家石材加工主体的环境问题。为此,常山县第一时间成立石材加工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县领导挂帅督办,抽调25名业务骨干集结作战,一场变“治标”为“治本”的绿色转型大幕就此拉开。

经过两个月的攻坚服务,芳村镇区域内6家石材加工厂全部实现腾空搬离。原先的老厂房经过整治,变成了如今的油茶综合体。2021年,累计销售油茶3万斤,销售额180余万元,其中2021年国庆旅游黄金期累计接待游客5万余人,同比增长233%。

芳村镇的环境之变,映射着衢州生态环境部门的初心和使命。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中央、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和其他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工作,实施市政府领导挂联区块服务发展机制,高标准抓好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截至目前,第一轮中央环保督察涉及我市的7项整改任务和交办的343件信访件,已全部完成整改;第二轮中央环保督察涉及我市的11项整改任务,已完成整改7项,其余4项力争今年底前完成整改;第一轮省级环保督察涉及我市的26项整改任务,已完成整改25项,剩余1项计划2023年8月前完成整改。

将督察反馈问题彻底整改到位的同时,我市聚力常态化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扎实开展“五水共治”碧水行动,深入推进清新空气行动,全区域建设“无废城市”,进一步夯实了生态本底。

闭环管理、标本兼治下,衢州的生态环境“金名片”进一步擦亮——全市出境断面水质自2017年以来始终保持在Ⅱ类以上。其中,今年上半年,衢州地表水环境质量在全国33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中排名第9位,创历史新高;市县城市空气质量全面优于国家二级标准,市区PM2.5浓度均值连续五年下降,降幅达42.9%,交出了一张张令人满意的“生态答卷”。

提质增效  助推经济绿色发展

近日,钱塘江中上游常山江(辉埠~双港口)航电枢纽项目一期工程初步设计获省发展改革委批复,项目已进入开工建设阶段。此前,该项目建设方完成了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市生态环境局得知消息后立即联系有关部门、技术评估单位及专家召开环评报告评审会,仅用1天时间就完成了技术评估,实现“即提交即评估”。

今年以来,市生态环境局打破了原有环评审批程序“先申请受理、后审查决定”模式。对列入“4+1”重大项目、总投资在10亿元以上的百个市重点前期项目,落实环评审批专人负责全程跟踪服务,做到环评技术评估提前介入,审批时间压缩至法定时限的1/4。同时,将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作为破题之道,加大对重大项目前期环保工作的指导服务,积极助推产业绿色转型。

此外,市生态环境局坚持创新驱动,聚焦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坚决扛起生态助企惠民使命担当,积极助推产业绿色转型、服务高质量发展。如指导江山市双氧水有限公司获得全国首笔以“碳账户”为主要参考指标的专项贷款“工业减碳助力贷”500万元,目前企业已完成扩容建设并正常生产,有效回收利用二氧化碳量从原来的每年1.5万吨提升到3万吨以上。同时,制订印发《关于进一步规范全市排污权事项办理流程的通知》,完善排污权有偿使用、出让、转让、租赁、抵质押贷款等事项办理流程,通过事项网上办理、办理流程简化、受理材料减少等措施,实现排污权涉企事项“一次都不跑”。按照贷款政策梳理出符合条件企业112家,采取一对一辅导方式,支持企业办理排污权抵质押贷款,目前已为浙江不老神食品有限公司发放排污权抵押贷款280万元。

为守护好生态环境这个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市生态环境局将“生态线”“安全线”贯穿发展始终,打好环境信访化解持久战,全市生态环境信访件办理满意度从2019年的95.2%,提升至今年1~8月的100%。同时,制定印发《衢州市生态环境监督执法正面清单实施细则》《衢州市轻微生态环境违法行为不予行政处罚目录清单(试行)》,截至8月底,全市纳入正面清单企业84家,出具“不予行政处罚”决定书15份,免除罚金151.5万元,对守法企业无事不扰,对违法企业利剑高悬。

改革创新  智慧监管助力共富

这几年,我市水环境质量持续向好,但汛期部分国控断面水质仍存在着异常波动现象。为根治这一顽疾,市生态环境局开出了“药方”——搭建“碧水提质”应用场景的“汛期污染强度分析”模块。

该模块打通了生态环境、水利、住建等20个部门的50多个数据系统,归集水环境质量、水雨情、水文、水污染源等涉水数据近8000万条,接入184座水质自动监测站、4座气象站、3座水文站实时数据,形成汛期污染强度实时感知系统,实现了汛期污染实时感知、科学分析、精准溯源,常态长效强化水生态环境管理。

近年来,市生态环境局谋改革抓攻坚,围绕数字化改革、无废城市、绿色共富等关键词做文章,大大提升了智慧监管能力,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实现了双赢——

碧水提质应用领跑全省。市生态环境局围绕“水环境、水生态、水资源、水安全、水文化”五方面管理需求,开发了碧水提质应用,构建实时感知、智能分析、协同管理、闭环处置的治水模式,成为“一地创新,全省共享”试点,在全省推广应用。截至目前,该应用共发起水质自动监测预警、污染源在线预警、电子围栏预警和卫星遥感预警6732次,已完成核实整改6721个。

全区域建设“无废城市”。持续开展工业固体废物专项整治行动和“雷霆斩污”行动,努力形成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综合治理新模式。目前,全市一般工业固废处理能力达到1000万吨/年,是实际产生量的2.1倍;危险废物处理能力56.1万吨/年,是实际产生量的5.6倍。同时,扎实推进“垃圾革命”,日处理生活垃圾、餐厨垃圾能力达到2840吨,并实现建筑垃圾处置设施县(市、区)全覆盖。

探索绿色共富新机制。在全国首创碳账户体系,围绕工业、农业、能源、建筑、交通、居民生活和林业碳汇等7个领域,全面构建碳排放智能监测和动态核算机制。目前,累计建立239.6万个账户,发放碳账户贷款316.5亿元,用于支持企业低碳发展和引导群众低碳生活。同时,创新成立“两山合作社”,出台生态资产抵(质)押制度,今年通过项目开发运营带动村集体增收3000多万元、农户增收7500多万元。

整顿作风  激发干部队伍活力

一场突发的“3·13”疫情,衢州生态环境铁军以超常战斗力给出了答案。

在同时面临医废清运处置和疫情防控的两大压力下,衢州生态环境铁军始终坚守战“疫”一线,一幕幕生动展现铁军风采的画面轮番上演。

医疗废物“清零行动”中,临时指挥部成员为破解医疗废物的产出量陡增数倍的难题,不眠不休战斗数日,以“零点清零”宣告胜利;在疫情防控形势最严峻的高新片区,10名精兵强将成立工作组,递上“请战书”,连续奋战了10天9夜;70余名党员干部24小时三班倒,坚守书院社区疫情防控卡点第一线,累计志愿服务300余人次、2300多小时……

一次次无私坚守,一次次大战大考,市生态环境局干部职工交出了一张张令人满意的“成绩单”。

今年以来,市生态环境局以“干部作风整顿年”“重点工作攻坚年”为总抓手,坚定不移抓队伍、正风气、促业务,针对发生在少数干部身上的“蜗牛闲走式”“蜗居躺平式”“卧倒避害式”“我行我素式”“唯我独尊式”等现象,出重拳、下猛药,动真格、出实招,开始了一轮干部队伍作风建设行动。

一时间,一场转作风、促业务的作风建设“风暴”席卷衢州生态环境系统。

作风建设行动开展以来,市生态环境局围绕衢州市第八次党代会和市两会精神的贯彻落实,深入实施“六治六提六争先”作风建设十大专项行动,通过打好“先锋引领”党建争先、“模块化学习”能力争先、“对标查改”整改争先等“六大会战”,坚定不移抓作风、正风气、促业务,推动党员干部作风实现“一年大转变、两年大提升、三年大变样”。

同时,市生态环境局配套推进“纵深推进红色根脉强基行动”“扎实开展全员学习提升行动”等10项举措,细化构架了包括22项具体任务的“总事项库”,由党组书记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亲自抓、负总责,督促班子成员落实一岗双责,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好”学习、提素质、强本领、促提升,不仅推动衢州生态环保工作再创佳绩,更形成了一批具有衢州特色的标志性、引领性的生态环保新成绩、新成果,展现了衢州生态环境铁军比作为、赛实绩的“硬核”作风,促成了作风建设和生态环保工作互促共进的良性循环。忠诚干净担当的“硬核”环保干部队伍,为“生态美”助力“共同富”提供了坚强保障。

关闭
打印